第九十九章 商议-《我靠吟诗成儒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宋大儒此言差矣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你都未曾尝试,何来的不行一说?”

    在陆宴清看来,由宋元祯代自己去上课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
    宋元祯苦心钻研儒学已有五十余载,又岂能没有些学识?

    而且宋元祯也曾说过,他在混迹江湖耗尽盘缠时,便回到私塾去临时任课,所以教学经验想来宋元祯也是有一些的,替陆宴清去上课可谓是在合适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好一句:‘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’宋儒师,宴清所说十分在理啊。”

    连傅涛忍不住夸赞了陆宴清一句,然后朝着宋元祯劝说道。

    诗比白话显然更有信服力,宋元祯在听了陆宴清的一席话后不禁心中微动,但却有些许顾虑:

    “连儒圣,这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啊?”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不合规矩的?我是二长老我说的算!更何况达者为师,你完全有给那些黄字院小子任教的资格。”

    连傅涛这话说的颇为霸气,这让陆宴清不禁莞尔一笑。

    之所以连傅涛会提出让宋元祯去替陆宴清上课的想法,这无疑不透露着连傅涛对于宋元祯才学的认可,倘若宋元祯是个不学无术之人,连傅涛又怎会提出这种主意?

    这几日宋元祯与连傅涛的交流颇多,而且还会向连傅涛请教一些问题,一来二去连傅涛自然对宋元祯有了些许了解,连傅涛是打心底的对宋元祯颇为欣赏。

    “可……可我闲暇之时所做的诗篇与陆宴清所做的诗篇远不能及,如此这般学子们恐怕会听不进去啊。”

    宋元祯还是有着自己的顾虑,但宋元祯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陆宴清对此深有体会,就拿那次讲静夜思来说,学子们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大都心生抵触。

    “不然这样。”陆宴清出主意道:“宋儒师您拿着我的备课去任教如何?”

    “这是个好办法,”连傅涛随声附和。

    宋元祯没有了推脱的理由,只好答应了下来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